仔猪从出生开始,肠道菌群是怎样变化的?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25-06-21 13:25
分类: 技术专栏

    仔猪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变得复杂多样,其变化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每一阶段都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状态有着深远影响。

    第一阶段:初生乍到,菌群的初始定植

    仔猪出生时,肠道处于微生物真空状态,但这一状态很快被打破。研究表明:出生后3小时内,80%以上的菌种已开始定植,其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母体产道、粪便、地面周围环境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道内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数量迅速增加,12小时内,结肠后段菌群数量可达到109CFU/g。仔猪出生24小时内,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就迎来了分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多种细菌的定植。在出生后的48小时内,由于母乳的影响,厌氧菌(有益菌)迅速崭露头角,逐步形成优势菌群(肠道中90%以上的菌种都是厌氧菌)。出生后第一周内,菌群中乳酸杆菌,链球菌成为优势菌群,内容物会保持107-109CFU/g的数量。并且这种优势在整个哺乳期得以延续。这一阶段菌群的快速建立,为仔猪肠道微生态系统奠定了初步基础。仔猪出生后第一周是肠道菌群从无到有的关键阶段,快速的形成肠道有益菌优势,是有助于减少产房细菌性腹泻的方式,比如仔猪黄白痢。

    第二阶段:成长蜕变,菌群的稳定与调整

    在仔猪哺乳期,随着稳定的母乳持续摄入,肠道菌群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乳杆菌和链球菌凭借对母乳底物的高度适应性,在菌群生态位中优势稳坐,它们能够有效利用母乳中的乳糖等成分进行生长繁殖。这种稳定的菌群结构有助于仔猪更好地吸收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能够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病原菌的入侵。

    第三阶段:关键转折,断奶后引起的菌群动荡与恢复

    断奶阶段堪称仔猪肠道菌群变化的关键转折点,这一过程通常需要2到3周的时间,肠道菌群才能逐渐恢复稳定。断奶意味着仔猪从依赖母乳转变为完全依靠固体饲料生存。固体饲料的能量物质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与母乳中以脂肪为主的能量物质相比,其成分更加复杂。断奶的仔猪面临食欲下降,同时仔猪还遭遇断奶、混群、环境改变等多重应激影响,致使肠道结构出现异常,菌群稳定性被彻底打破。在断奶后的第一周,肠道菌群的结构最为不稳定,细菌的活力也大大降低。研究表明,断奶应激会导致小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100倍,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则增加了50倍。肠道pH值升高(>5.5),消化酶活性降低。同时,在这一阶段还出现G-菌(如大肠杆菌)对G+菌(如乳酸菌)的排斥现象。尽管G+菌最终在成年猪肠道内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断奶初期,这种菌群间的激烈变动给仔猪肠道健康带来了极大挑战,往往容易引发腹泻等疾病,造成肠道粘膜损伤,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因此,在仔猪断奶过渡期,通常会在仔猪饲料中或者养殖过程中使用一些保健产品来调节肠道健康,比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植物精油和酶制剂等,降低仔猪菌群动荡给仔猪生长带来的影响。

 

    仔猪从出生开始,肠道菌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稳定到稳定、再到因断奶而重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肠道菌群会受到母体和环境微生物、断奶应激等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一过程对于优化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其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8-14
    admin
    近日,广西柳州市市监局接连发布《“清源行动”剑指药品网络销售 筑牢线上用药安全防线》和《为期一年!药品“清源”!柳州重点打击这类违法行为》,反馈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督察成果,重点指出线上售药的合规检查。 自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启动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以来,各地药监局积极统筹推进,严抓药店出租出借证照、制售假药劣药、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内容,敦促实体药店合法合规售药。 此次柳州市监局强调网络渠道的严抓严打,剑指网络渠道兴起的大背景下,违规网售的乱象。 据柳州市监局,截至7月31日,全市已检查药品网络销售企业338家,对29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责令改正,其中对于网络渠道的排查重点如下: 紧盯渠道风险,严查通过网络非法购进销售药品、仅开展线上业务却从门店以外地址发货等行为; 严守禁售红线,重点排查违规网络销售国家《禁止清单》所列药品、违规展示处方药信息以及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高风险问题; 聚焦关键品种,将进口药品、高值医保药品、降压降糖类等群众常用且...
  • 2025-08-02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2项兽药评审工作措施,推进“三减一优”,提升兽药评审服务效能,促进兽药产业创新发展。
  • 2025-07-23
    UC Riverside
    根据《应用毒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最新的研究,吸入猪场粉尘可能对工作者的肠道健康构成显著风险,呼吁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医学院的Declan McCole教授领导的研究发现,猪场粉尘不仅会导致呼吸道道炎症,还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及其功能,导致肠道渗透性增加(即“肠漏症”)。这种状况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和Ⅰ型糖尿病。 “在我们的小鼠模型中,暴露于含有高水平细菌和内毒素的养猪场灰尘,导致了呼吸道炎症和肠道细菌产物进入血液的增加,”麦科莱实验室的前博士后研究员、论文的第一作者梅利莎·克劳福德说。"但是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我们观察到的对肠道微生物群和新陈代谢的影响。" 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吸入猪场粉尘提取物3周,结果显示,猪场粉尘中含有高浓度的细菌和内毒素,吸入后不仅引起气道炎症,还导致肠道细菌产物进入血液,显著减少了有益菌群(如Akkermansia muciniphila、Clostridium sp. ASF356和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等)以及关键代谢物(如核黄素、烟酸、次黄嘌呤和亮氨...